主题: 从瑶族歌手到获得毛泽东文学奖

  • 作者:0746hj
  • 阅读:893
  • 回复:0
  • 发表于:2009/12/6 22:52:54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宁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从瑶族歌手到获得毛泽东文学奖

 

  ——访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获得者黄爱平

文/李先志

    1月4日,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揭晓,我市诗人黄爱平的诗集《黄爱平诗选》在全省送评的众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膺诗歌类毛泽东文学奖,实现我市多年来在省以上获文学奖零的突破。据悉,毛泽东文学奖于1997年设立,共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儿童文学集、文学评论集7个门类,每三年评选一次。

    01月15日,正逢新年第一场瑞雪,记者来到市文联,试图通过近距离接触,探寻黄爱平的诗歌人生。

       “我们永州文坛走到今天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诗人、作家,只要继续努力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各类大奖。”黄爱平侃侃地向记者述说永州文坛的过去与现状。言语间,有对前辈的崇敬,有对同辈和后学的赞许与肯定,全然没有顾及自己从一名瑶族歌手到获得毛泽东文学奖的艰辛历程。

     1982年7月从大学毕业的黄爱平,回到了生养他的瑶乡。在涔天河水电管理局工作一干就是10年,他先后任子弟学校中学语文教师,局工会办公室副主任,局电源厂厂长,局党委办宣传干事。

    “那年是1985年,正逢诗人独步天下的时代。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每一位有志青年都曾抚摸过诗歌。在大学里我也曾一度迷恋过普希金、艾青、新月派等诗人的诗作,而且常常是爱不释手的点着蜡烛读到凌晨才休息。上班后,身边的几个朋友都写起了诗来,这给我的启发很大,慢慢地通过耳濡目染,也萌生了进行诗歌创作的念头。”黄爱平忆及23年前的往事,至今依然感怀不已。从此,他做起了自己的文学梦,开始了他23年漫长的艰苦攀登。

     二十三年了,八千二百八十个日日夜夜,却恍若如昨!”黄爱平喝了一口茶,思绪渐渐回溯到久远的23年前:“那天,好友周龙江专门从水口学校跑来看我。我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一讲,没想到两人一拍既合。为了庆祝,那天我们还特地弄来了好酒好菜大干了两杯。” 

     随后,黄爱平写下了处女作《林中小湖》。第一首诗歌出炉后,经过多次修改投寄到文学刊物,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是,令他史料未及的是,他创作的第二首诗《春雨》:“梦中/你敲着窗户把我叫醒/絮絮地诉说/你对我绵绵的恋情/你那些亮晶晶的话/将我的心浮起/在夜空中漂来漂去/直到天明/都没有沉静”,却在当年的《湖南文学》上发表了。

      这首诗歌的发表使他一下子成了单位的焦点人物,但他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因为他知道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此后,黄爱平沉浸在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诗歌创作之中,并与朋友创办了涔天河文学社,出版了铅印文学报纸。经过自己勤奋创作,黄爱平的诗歌已渐入佳境。期间,他先后在《芙蓉》、《诗神》,特别是《湖南文学》上经常发表诗作,不仅数量上连篇累牍,而且在质量上也堪上乘。《湖南文学》1989年3月号的《归途》,由于它将大瑶山的情境作了典型化的处理,而被收入《湖南新时期十年优秀文艺作品选诗歌卷》(199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当时永州地区入选的诗人仅黄爱平一人。《湖南文学》1989年5月号的《潇湘诗会》以头条位置刊发了黄爱平的组诗《沉寂的山野》,并一同编发了湖南诗人未央对这组诗的评论。同年,《湖南文学》一篇《且说零陵的三位文学青年》评述黄爱平的文章说:“爱平作为一种意念的本身就充满了深邃而温和的平静感和寂寞感,而用作一个人艺术天地外在的抽象符号,就更使人容易感觉到这个天地内部所特有氛围和韵致了。”自此以后,黄爱平的诗歌经常在《湖南文学》、《芙蓉》杂志头一二条位置刊出,如1991年1月号《湖南文学》的诗歌头条就是黄爱平的《田野岑寂》。

    1992年9月以后,黄爱平的工作情况有了较多变化。他先后从江华县的涔天河来到《零陵日报》社工作;三年后,被调往市委组织部;2000年3月调任市水利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同年9月,调任中共蓝山县委副书记;6年后,从县委副书记岗位调整为市房产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7年9月,调任为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在这15年时间中,黄爱平平均每两年半调换一个单位,人们都在担心频频调动工作忙于政事的他对文学还会那么执著热心吗?事实却与大家担心的相反。

     2005年冬,我市德高望重的文艺评论家胡宗健教授来到黄爱平任职五年的蓝山县时,一览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景象,实实在在的震惊了:《诗刊》、《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芙蓉》、《诗歌月刊》、《星星诗刊》、《绿风》等国内大型期刊大量刊发了他的诗歌、理论文章200多篇首,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分别出版《边缘之水》、《黄爱平诗选》两本个人诗集。诗人、评论家查干在《黄爱平诗选》序文中写道:“黄爱平那些精湛之作,都是来自丰富的想象力的,因而处处闪耀着一个瑶家诗人特有的智慧光芒。”其中,2001年第五期的《湖南作家》破天荒地刊发他的一篇运用诗的结构程式写成的关于瑶家三代人的短剧小说。胡宗健教授看完小说后,评价说:“20世纪的黄爱平未能成为小说家,到了21世纪,我们有理由称他为小说家了。”的确,黄爱平目前正在计划写一部关于底层人生活的小说。

  “从政对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从政中只要有一颗公仆之心,善良之心,淡薄名利之心,就会把工作开展好。”黄爱平接着向记者谈起了从政与创作并不互相矛盾,反而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题材,从而促进创作。

    黄爱平告诉记者,他大量关注民生、怜悯生命的诗作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2004年,蓝山县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农民栽种的作物和刚插好的晚稻,均面临成片成片枯死。作为分管过政法、农业、工业、意识形态、少数民族的县委副书记黄爱平,此刻正与全县干部群众冒着流火的骄阳,奋战在一线。这些切身经历立刻在他的脑海里涌动着朦胧的诗情,以至于一提笔灵感便如决堤的江水奔涌而出泻满整片纸张。一首《抗旱》的诗作就在顷刻间一气呵成。

  2004年年关,忙于政事的黄爱平没能与夫人、女儿团聚。当他独自一人漫步在街上时,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过年的饭菜,从窗口散发出人间的喜庆。此时,他想起了年迈的母亲和衣着单薄的小妹,以及那些贫穷的家庭。于是他写下了《风吹过年关的夜晚》:“时近年关/我远在一个边远山区小县工作/我已习惯/白天,开会下乡/夜晚,独自一人/看书,在炉火旁/沉思。常常有/心酸的泪水/和阵阵冲动/会突然间/涌出眼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田人在评介黄爱平的诗歌时说:“黄爱平对自身和他人都是怜悯的,因此,他在诗歌中常常呼吁他的兄弟和姐妹相亲相爱,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他的诗表达了一位瑶族诗人刻骨铭心的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的赞颂。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更加注重到了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开掘瑶族文明的那种最深重的思想。瑶族人民创造了自己丰富的生命,然后他们十分好奇地相互望着,把自己的风景从水搬往镜子,无所不知的他们在沉默之中触及现实的伤口。”

    “进入文联,不会放弃个人追求,但主要是把文学艺术界团结好,做好服务工作,对重要作者要进行大力推介,同时又要照顾一般作者的提高。”去年9月,黄爱平开始主持永州市文联工作,先后召开第三次文代会和作代会;组织我市重要作者举行座谈会,共商永州文坛发展大计;改版《潇湘》杂志等。他在新的岗位很快进入了角色。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爱平,这位从江华瑶族自治县那连绵的大瑶山里走出的才俊,以他精湛的诗艺、博大的胸怀成就了一个诗人的夙愿,使长期处于低谷的永州文坛,一跃而问鼎全省最高文学奖项——毛泽东文学奖,这定会激励永州文坛,在今后取得更好更大的成绩。

(原载于《永州日报》)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