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瑶族传统乐器---黄泥鼓声动心弦

  • 作者:0746hj
  • 阅读:1049
  • 回复:0
  • 发表于:2009/12/6 23:14:53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宁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瑶族传统乐器---黄泥鼓声动心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黄泥鼓是瑶族的一种膜鸣乐器,因演奏时鼓面涂以黄泥而得名,瑶语称“尼王瓮”,流行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等地。

  传说古代瑶寨有位老人,常带儿子上山打猎,一次老人在崖边被山羊挤下崖去身亡。为悼念老人,儿子便剥下羊皮蒙在一个空心枯木上敲打。此后瑶家凡遇丧事,都要敲击这种鼓以示悼念,这已成为瑶家习俗,世代相传。

  黄泥鼓历史久远,它源于古代细腰鼓,11世纪已在瑶族民间流传,一般多为自制自用,不相送、不出售,寨寨都有。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铳鼓、长篌,均指的是今日黄泥鼓。

    黄泥鼓鼓身用苦楝树、桐树原木挖制而成,两端蒙以山羊皮或牛皮,皮面固定在两个圆铁圈上,盖于两端鼓口上,用铁钩系绳相对绷紧。黄泥鼓有公鼓、母鼓之分,鼓形和尺寸也不同。公鼓形如两个倒接的喇叭,长170厘米、腰径6厘米、两端口径23厘米;母鼓形如两个倒接的脚杯,长100厘米、腰径11厘米、两端口径22厘米。鼓身素色或彩绘龙凤图案。

   演奏时,公、母鼓的持法、奏法各有不同。母鼓系带横挂于腹前,双手分别拍击两端鼓面;公鼓由左手持握鼓腰,举于胸前,并上下、左右舞动,右手交替拍击两端鼓面。黄泥鼓的演奏常与舞蹈相结合,多为边击边舞(见图),民间称黄泥鼓舞。常由一个母鼓和4个公鼓组队演奏,老鼓手奏母鼓为轴心,青年鼓手奏公鼓在外圈顺时针方向跳转,女歌手在内圈逆时针方向唱跳,动作变化多样,舞姿雄浑洒脱。黄泥鼓无固定音高,参加组队合奏的鼓均需用湿黄泥粘涂鼓面,使其音高一致、音色铿锵明亮,常用于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如今,每逢新春佳节、师公活动、喜庆丰收、祭祀祈祷或丧葬斋事等场合,瑶族人民都要演奏黄泥鼓。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等地,每个寨旁林中都有一块“浪坪”,春节期间,瑶家青年男女都要到这里尽情欢歌、跳黄泥鼓舞、谈情说爱,许多美满姻缘就是这样缔结的。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