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古老瑶歌情意深长

  • 作者:0746hj
  • 阅读:1044
  • 回复:0
  • 发表于:2009/12/7 0:30:48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宁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古老瑶歌情意深长

 

         2005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们沉醉在一种很难用言语描述的瑶歌氛围中。我们围坐在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一个瑶胞家的火塘边。瑶胞们告诉我们,按照祖先的规矩,这种瑶歌,必须是在冬天里唱的,春天一般不唱。只是经不住我们的再三要求,才为我们表演一回。

     那歌声悠悠的、柔柔的,仿佛从远古飘来,一直钻入你的心灵深处。屋子外面,是绵绵的春雨,像花针,不停地绣着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下的瑶乡山水画。漫山遍野的竹林,氤氲在迷蒙的阳春三月的烟雨中。几位瑶族妇女,坐在火塘边,用一种尽量压抑着的嗓音,唱着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的古老歌谣。

    抑扬起伏的歌声,如泣如诉,一会儿好像是幽深的山涧里淙淙的清泉,一会儿好像是高高山巅上轻轻掠过的清风,一会儿好像歌声是从遥远的地方穿过竹林,带着和风悠悠地来到你的身边。

    不过,更多的时候,仿佛久别的亲人,在你耳旁低声的倾诉,倾诉着无尽的相思与牵挂。仔细听来,那份颤音,那份和声,似乎有几分侗族大歌的韵味,但比大歌来得更单纯些;火塘边吟唱的形式,有几分苗家“坐妹”的架势,但比“坐妹”少了几分扭捏。

    还有几次,是在今年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期间,兴安县秦城水街开街,几百名瑶族歌手进城,在古老的灵渠两岸唱起瑶家山歌。在灵渠三桥跨二水的马嘶桥桥亭里,瑶族歌手齐声唱出:“兴安风景真不差,水街建设又发达,众多游客来观赏,来年锦上又添花。”他们用的是瑶歌独有的语言,就这四句回环反复,跌宕转折足足唱了至少20分钟。

    悠扬的歌声与悠悠的渠水,在夜晚的水街,构成了绵长悠远的意境。这就是瑶歌的魅力所在,通过反反复复的吟唱,将一份感情倾诉得淋漓尽致。几位吟唱瑶歌的妇女说,唱好瑶歌不容易,她们也是向寨子里的老人学了好久才会唱的,因为有些内容,用瑶话讲,是一种形式,用瑶歌唱,又是另外的形式,比如“好”,在瑶话里的发音类似“苦”,而唱瑶歌时则不能唱成“苦”的音,否则就没法回环反复。

     为了探寻瑶歌的根源,探寻那美妙的倾诉般的和声如何形成,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反复吟唱的形式,我们走访了好几个瑶寨。在军田头瑶寨90岁的瑶族老人赵奶奶告诉我们,她的奶奶曾经告诉她,很早以前,有姓冯和姓赵两对瑶族夫妻,先后从广东的一个山区,搬迁到了猫儿山脚下的华江锐炜的两座山上。有一天,正在山上种玉米的两家人,为了躲雨,都来到山腰的一棵大杨梅树下,从此两家人相识了。

    渐渐地,冯家的儿子冯宝生对赵家的姑娘赵玉梅产生了感情。在大山里,两山相对,对面看得见,走路要半天。冯宝生要向赵玉梅倾诉自己的思念爱慕之情,只好在家门前隔着山涧喊她的名字。为了让对方听得清楚,只喊一遍怕不行,于是一字一句地拉长了声音,必要时还要重复一次。加上山谷回荡,每个意思表达到最后,自然使对方听起来是重复一遍。后来,宝生和玉梅结为夫妻,他们传情达意的这种方式,经过一代一代相传和演化,就成为瑶歌。

     坐在火塘边,看着岁月在老人脸上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我们忽然明白,什么叫岁月如歌。

    瑶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寨子里,不管哪家来了客人,只要说一声,大家就会上门为客人唱歌,寨子里自然成了热闹的歌会,使客人沉浸在热情的氛围之中。陪客歌一般有陪茶和陪酒两种。为客人唱歌的本寨瑶胞,在主人家大门外唱:

    “一敬龙门二敬天,开口问过主家人,若是主家开金口,大世(指大家)陪个远乡亲。”唱了之后,径直走到客人坐的火塘边,挨着客人坐下。这时不论客人是男还是女,唱一首试探歌:“挨妹(哥)坐,伴妹(哥)行,看妹(哥)骂人不骂人。你要骂人搭早骂,莫扯名头骂别人。”

    如果客人不吭声,就继续唱下去:“松树叶子细如线,杉树叶子利如针,四海扬名哥(妹)有份,为何今夜不开声。”

      一直唱到客人开口为止,如果客人也是瑶族同胞,这时候自然会回敬歌。然后是递烟歌:“一杆烟筒七寸长,装满丝烟给妹(哥)尝,丝烟不好妹(哥)莫嫌,吃了丝烟慢商量。”这中间还要用瑶话对客人来一番称赞:你是远道而来的贵客,给我们带来了富贵吉祥,你不嫌弃我们这个贫穷偏僻的小寨子,就像海里的蛟龙不嫌弃我们这个小小的水潭等等。

        随后唱陪茶歌时,歌者将热腾腾的油茶端给客人:“茶杯筛茶热冲冲,哥(妹)递茶杯妹(哥)手中,口里喝茶心中想,不知哪日再相逢。” 

     客人要唱谢茶歌:“多谢茶,多谢油茶四朵花,一来多谢哥(妹)情义,二来多谢主人家。”

     等茶喝完,双方对唱几个回合后,茶歌收尾时就唱:“鹭鸶飞起脚杆长,塘里不落落沙滩。新来贵客落错了,可惜落在浅地方。”这表示一种谦逊。欢迎客人有陪客歌,喝酒时有酒礼歌,送亲时有送亲歌,迎亲时有贺郎歌,山上挖地有开山歌……在过去,唱山歌,唱瑶歌,在华江瑶乡瑶胞生活中如同柴米油盐一样重要。

     如今,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富裕乡,华江瑶族同胞更加快乐地唱山歌、唱瑶歌。 

    瑶胞赵荣文告诉我们,瑶歌有些内容有歌本,但是旋律只能靠一代一代口头相传。他自己就是从小耳濡目染寨子里各种歌会,才学会了各种形式的瑶歌。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唱山歌,唱瑶歌,成为当地许多瑶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桥梁和纽带。

     在瓦窑面瑶寨就有十几对瑶族夫妻,以瑶歌为媒走到一起的。歌手邓正姣虽然年过半百,说起与丈夫相识相爱歌为媒的往事,还显出几分羞涩。她说,当年在一次歌会上,她的丈夫冯荣炳唱了一首:“哥在这边唱山歌,妹在那边唱来和,山歌好比六洞水,不怕滩险弯弯多。”她回应:“唱首山歌不要钱,一要心宽二要勤,只要哥妹情意好,妹妹把哥记心间。”两人的爱情之路,就从这里开始。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这两首作为他们情定终身的歌,依然深深地埋在他们心底。

     告别瑶寨前,瑶胞们唱起了情深意切的留客歌:“留郎不到扯郎衣,扯下郎衣当郎心,留下郎衣金钩挂,见郎衣裳想郎心。”情急之下,我们现学现卖,回了一首:“妹莫留,郎心长在瑶寨留。只要瑶歌天天唱,青山长在水长流!”暂别瑶寨,暂别瑶歌,回程上,我们耳边一直回响着那钻入心灵深处的瑶歌。(新桂网-广西日报,蒋忠民 赵春梅)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