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分享]民国年间消防轶事

  • 消防志愿者
楼主回复
  • 阅读:3926
  • 回复:0
  • 发表于:2011/8/30 16:18:20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宁远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民国年间消防轶事


 
    现在人们见到的消防队伍,是一律红色的车和服装,灭火的手段也多种多样,效果显著。但民国年间,苏州城是怎样灭火的,哪些人知道?用图文的形式回忆起来,那肯定是非常有意思的。这里,沈嘉乐根据大量的记载资料和本人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苏州民国年间的消防故事,很难得。不要小看了当时设施落后,相比之下,这其实是当时很先进的组织了,一些民间的先贤也让人感动不已。

    玄妙观内一场大火

    民国元年(1912年)8月28日晚,在玄妙观三清大殿的后面,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市的大火灾,彻底烧毁了一座始建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的弥罗宝阁(见图1)。

    弥罗宝阁高三层,阔九间,飞檐翘角,高耸云天,十分壮观。所供神像,上层有万天帝王,左右配祀36员天将;中层是万皇帝主,左右配祀28星宿;底层是万地帝王,左右配祀60花甲星宿。露台石刻尤称珍贵,转角处嵌有画像石,一面雕刻有口爵禄来像和挂印封侯像,另一面刻有八蛮进宝图,露台扶栏亦有精美石雕,古气磅礴。如此一座堪称苏州楼阁之最的古建筑,却不幸葬身于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之中。

    担桶取水的水夫

    民国初年的水龙社,沿用了清末的水龙会,当时约有三四十个龙社,各龙社都有用水斗或担桶取水的水夫二三十人,闻警出救,近百个水夫都挤向火场附近的一二个河埠取水,争先恐后。为此,经常发生争执,甚至打架,水夫一打架,救火员便无水救火。因此,曾有规定,凡是龙社与龙社之间因救火而发生的任何纠纷,在现场不作解决,第二天开会再评判,但当时双方出发点都是为了热心救火,并无私见,所以一经调停,即可解决。一般水夫都热心救火,但其中也有落后的懒汉则把水桶浸湿,身上衣裤淋湿后,躺在暗处里看火烧,事后冒充领取挑力费。当时很多救火人员由于封建迷信思想作祟,还有一种损人利己的坏习惯,凡是闻警出救到过现场的,即使火已扑灭,救火人员却认为水龙社已出动之后,必须出水,否则即为“不吉”,虽然受灾户要求停止浇水,但也不理睬,结果更加水泛灾户,受灾户人家虽然幸免火灾,却受到了本可避免的“水灾”。

    当时,救火人员出救时,都靠两条腿奔跑,如果体力较差,而火灾现场较远的,奔跑到时也已筋疲力尽了。由于各种原因,苏州水龙社虽然较多,但逢大火灾,也都无济于事了,玄妙观著名的“弥罗宝阁”古建筑被烧毁,就是很好的说明。

    原火龙社的创办者多为热心公益的商人,他们借鉴外国救火会的经验,将旧有水龙会加以改良,谋求地方治安,保全大众生命财产。1915年酱园经理蒋柏如先生捐资,在位于阊门外山塘半塘的永安龙社,扩建原龙社前后基地,改造储藏救火器具的社屋,并募建办公用房,使龙社规模扩大,焕然一新。蒋柏如先生济公好义的精神得到地方人士的一致嘉许,苏常镇守使朱熙题赠匾额“永靖离光”,清末探花吴荫培题额“有备无患”,武科进士朱永璜题额“永镇坎方”,书画家顾麟士题额“盛德在水”,季新益还赠联一副:“居安虑危弭灾气于永久,盘龙踞虎得山水之神奇”巧妙地将“永安龙”三字嵌入联中。

    建造铁塔望火警

    1913年,有识之士徐联芳、徐怡春、何筱农等人一致认为“城厢区域较广,龙社散处,非联合一气不足以壹心志而禳灾厄”,发起组织各龙社成立苏州救火联合会。但当时的救火设备非常简陋,相对先进的救火工具是俗称“水机子”的水龙(见图2),其主件蓄水柜由硬木制成,上有带动活塞的压杠,连接为金属喷头
 的唧枪,中间是数米长的帆布输水管,救火时,水机子由4名会员压杠,1名会员手执唧枪灭火,其它救火工具则是传统的水桶,挠钩,太平斧头等,救火会员担着水桶来回挑水,轮流为水机子内提供水源,少数会员使用挠钩与太平斧头截断火道。通常情况下,只要发生火警的铜号一吹,救火会的会员在最短时间内集中,一路旋风急匆匆赶往火灾地点,其中担水者,凭筹码可领取相应补助,灭火后能享受免费就餐和免费洗澡的待遇。

    
同年,苏州警察厅于北局建消防队,属官方消防组织,原先发生火警时,龙社值班人员会吹铜号、鸣乱锣报警,到1914年,消防队在北局建造了一座高99尺的铁塔用来了望火警,并在1915年制订分区钟声、标旗、标灯方法。钟声办法就是发现火警即击乱钟15下,稍停1分钟,再以钟声多少区分其方位,如城东区1下,南区2下,西区3下,北区4下,阊门5下。标旗办法就是白天以蓝、红、绿、黑、黄五种旗色代表不同的区域。标灯办法就是晚上以电灯盏数来分区域,同时消防队警钟楼与各龙社之间都有电话相通,使得各消防组织遇警时,可以通力合作,迅速出救。

    
救火会 “赛龙

    
1920年开始,各龙社纷纷改称救火会,作为救火工具的老式水龙也逐渐被新式的法国制造的马达帮浦所取代。同时开始着重提倡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法,各救火会注重加强消防训练,为提高会员的救火技能,各会每月组织一次小演习。从1929年起,救火联合会还每年组织两次消防大检阅,比赛出水速度和射程,后来改用五色水分组比赛,出水时五光十色,蔚为大观,之后,又进一步以水力打靶,出水,卷带技术表演作比赛,名为赛龙


    
1935年农历五月二十日,又在阊门外老五团操场上举行了一次全市最大规模的消防大检阅。当时沪宁、沪杭两路沿线各地救火会都派代表来苏观摩,沪宁各地报社均派记者到场作重访记录,这是苏州民办消防事业历史上最为发达的时期。

    
从龙社到救火会,如今存留的救火会唯有山塘街通贵桥下的安泰救火会(见图3)了,并成为消防教育基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弥罗宝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水机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安泰救火会”
普及消防知识,强化消防宣传;落实消防责任,贯彻消防法规;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共建和谐稳定宁远!关注消防,生命至上!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